这几年国产剧拍动作片,有个怪现象越来越明显——导演们似乎陷入了“杀手美学”的误区。你仔细瞧瞧,那一个个被塑造成“女杀手”的角色,瘦得跟营养不良的超模似的,身高倒是够,体重呢?像没长肉似的。穿着高开叉礼服,踩着细高跟,导演却非得让她们上演肉搏战、枪战、潜入,仿佛自己玩得兴奋极了,观众却全程懵圈:“这能行吗?”
观众不是瞎子,谁都看得出来,这些靠“人设滤镜”拼凑出来的“杀手”,别说去杀人了,换作街头普通人对线,估计三秒钟就得跪地投降。大家的耐心早被耗尽,但导演们根本不管,只要画面赏心悦目就行。
直到《扫毒风暴》播出,两个女杀手霸气登场,这才给国产剧的“杀手幻觉”狠狠来了一击。
这回,不再是那种白得发光、瘦骨嶙峋的“杀手花瓶”。不再是穿着礼服、高跟鞋去执行任务的搞笑造型了。这两位杀手,直接把“杀手”当职业,毫不敷衍,毫无套路,给观众来个实打实的真枪实弹。
展开剩余86%剧情一开场,两个骑着电动车的“男人”进入镜头——乍一看,没错,你会以为是男人。全身武装,背后还拖着一根明显不该出现的大树干,沿路拖行,这场景简直怪诞。观众还以为又是剧本在耍非主流玩法,没太在意。
接着到了行动现场,动作干净利落,目标直接被树干钉在墙上,瞬间被制服,几乎一气呵成。接着摘头套、换衣服、焚烧证据,这时候,观众才意识到——这不是两个普通男人,而是两个女杀手,而且视觉冲击力爆棚。
当她们摘下头套的瞬间,给国产剧丢了一记响亮的耳光。
她们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白瘦、尖下巴、杏仁眼的花瓶模特杀手,也不是披着职业外衣的“形象展示”。而是正儿八经的职业杀手。
刘岩和徐冬梅,一位是国际健身教练,一位出身成龙动作团队。看她们结实的肩膀,真是肉眼可见的硬实力。手臂上的纹身,不是装饰,是在告诉你——这两位真的是“狠角色”。
肤色呢?不是靠化妆刷出来的“健康感”,而是晒成小麦色的实打实的战斗印记。细节到连站姿都标准得不要不要的——脚稳稳地踩着地,手自然垂落,肩膀紧绷。别说“女杀手”,光凭这一身气场,连“杀手”两个字都被她们演绎得活灵活现。
为啥这两个女杀手能让观众彻底破防?
因为她们的出现,本身就是对国产剧这几年“杀手滤镜”的强烈讽刺。
回头看看过去几年国产剧里“杀手”的经典配置:
高开叉礼裙;
细高跟鞋;
烟熏妆搭配大红唇;
配套动作?打几下停一停,靠剪辑硬切来营造“专业感”。
从《碟中谍5》的礼裙杀手,到《007》里的深V特工,哪个不是穿着“镜头友好”的衣服来干死人的?就连打戏也为了“好看”,安排慢动作、高帧率,结果“战斗力”直接变成了“走秀”。
国产剧照搬这一套路,结果越拍越滑稽——谁信这帮白得发光、瘦得像纸片的模特能执行刺杀?别说搏斗了,就让她们站公交车不扶杆,估计都得摇摇晃晃。
观众心里清楚这不靠谱,但导演根本不理会。他们只要画面美,角色好看,管它真假。
但《扫毒风暴》不买账。
这两位肌肉女杀手,硬生生把国产剧惯性给撕了。杀手不是花瓶,不是模特,更不是滤镜下的时尚标签。
有人说导演是不是反套路,特意找了两位肌肉女做噱头?
NO,导演挑选她们不是噱头,是职业态度。
刘岩作为健身教练,肌肉是真实状态;徐冬梅从成龙团队出身,动作戏是专业活儿。两人站那儿,不用演,杀手这三个字就立马有分量。
纹身、小麦色皮肤,这不是特效,是岁月和训练刻画的痕迹。不喜欢这种风格?那是你被“女杀手=好看”惯坏了。
现实中,杀手不靠颜值,他们是利器,是幽灵,是刀锋。
导演终于把“杀手”还给了职业的本质,而非观众审美的花瓶。
弹幕里炸了锅:“终于不是白幼瘦了!”、“国产剧别再用瘦骨嶙峋的演员糊弄我们了!”、“这才叫狠角色,之前那些简直污蔑‘杀手’二字。”
这不仅是对导演的称赞,更是观众多年被骗后的觉醒。
国产剧的杀手,不是职业,是视觉符号。观众默认,却本能不信。
直到《扫毒风暴》两个女杀手出现,把“杀手=好看”这层美丽谎言刺破,大家才明白——杀手本该是这样的。
不是视觉上的享受,而是心理上的震慑。
当两位壮硕女人摘下头套,冷冷烧掉证据,换上便服,平静坐上公交时,你会本能感到一种恐惧——她们才是真正的杀手。
这种压迫感,来自真实职业的重量,而非导演的滤镜魔法。
《扫毒风暴》女杀手的设计,绝非导演耍酷炫技,而是对行业陈规的一次有力反击。
导演终于认清:杀手,不是为了“好看”,是为了剧情和真实性服务。
过去国产剧不拍职业,拍的是符号。杀手、卧底、特工,都成了时尚标签的摆设。观众习以为常,却不知这不过是个幻影。
这回刘岩和徐冬梅登场,就是撕碎这层虚假面具。
她们的出现,就是给国产剧“杀手美学”狠狠一记耳光。
这一刀,够狠,够漂亮。
发布于:山东省按月配资开户,上市公司配资,浙江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